在电子制造、汽车涂装、航空航天、精密五金及材料研发领域,镀层、涂层或氧化膜的厚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耐腐蚀性、导电性、外观质量与使用寿命。膜厚检测仪通过磁性法、涡流法、X射线荧光(XRF)或超声波等原理,实现对金属与非金属基材上单层或多层薄膜的无损测量,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。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、重复性与寿命,膜厚检测仪必须遵循科学、规范的操作流程。

第一步:仪器选择与模式确认
根据被测膜层与基材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:
磁性法:用于非磁性涂层(如油漆、塑料)覆于钢铁基材;
涡流法:用于非导电涂层覆于非铁金属(如铝、铜);
XRF法:可测多层金属镀层(如Ni-Cr、Au-Pd-Ag),无需接触;
超声波法:适用于非金属基材上的涂层(如塑料上的油漆)。
开机后确认仪器处于正确测量模式。
第二步:校准与基板校正
使用标准校准片(已知厚度的膜片或阶梯片)对仪器进行校准。若基材表面粗糙或曲率较大,需进行“零点校正”或“基板校正”:将探头置于未涂层的同质基材上,执行清零操作,消除基材特性对测量的影响。
第三步:环境与样品准备
确保测量环境清洁、无强磁场或振动。被测样品表面应平整、干燥、无油污、灰尘或氧化层。对于曲面或小工件,选择合适探头(如小直径探头),避免边缘效应。
第四步:探头放置与测量操作
将探头垂直、平稳地接触被测表面,避免倾斜或滑动。对于手持式仪器,轻压探头至仪器提示“滴”声或屏幕显示稳定值。每点可测量3-5次,取平均值以提高精度。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测量,防止压伤软膜层。
第五步:数据记录与多点分析
及时记录测量值,部分型号支持自动存储、统计分析(平均值、标准差、最大/最小值)及生成报告。对大面积工件,按标准要求进行网格化多点测量,评估膜厚均匀性。
第六步:清洁与仪器维护
测量结束后,用柔软干布清洁探头表面,防止残留物影响下次测量。定期检查探头磨损情况,必要时更换。膜厚检测仪需注意辐射安全,避免直视射线窗口。长期不用时,取出电池,存放于干燥环境。